昆明数据 数据资讯 简述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

简述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

一、简述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

数据库的三级数据模式中包括概念模式,外模式和内模式。概念模式是对数据库中数据的整体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对所有用户的数据进行综合抽象而得到的统一的全局数据视图;外模式是对各个用户或程序所涉及到的数据的逻辑结构和数据特征的描述,是完全按用户自己对数据的需要,站在局部的角度进行设计的;内模式是对数据的内部表示或底层描述。

优点: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能够保证数据库系统具有数据整体性和共享性,也保证数据具有较高的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

缺点:

(1)系统的通用性差,程序代码的可重复使用率低。由于数据库系统的设计基础是数据模型,而由三级数据模式构成的数据模型直接针对管理对象,所以应用系统也只能管理预定的对象,系统的通用性较差,程序代码不可重复使用。目前已经运行和仍在开发的数据库应用系统软件数量之多,是非常惊人的。尽管它们的管理对象和数据模型有许多相近之处,但相互之间却不能取而代之,因此,引发了大量,低层次,重复性软件的开发问题。

(2)系统和外模式之间存在紧密依赖关系,导致系统运行维护代价高。由于程序和外模式的依赖关系很强,当数据的外模式发生变化时,就必须修改相关的应用程序,以适应用户视图的变化。这样,数据库应用系统需要经常更改程序代码,加大了维护工作量。

(3)依靠程序进行数据调用和功能控制,系统复杂度高。由于缺少一个凌驾于管理对象的数据模型和操作模型之上的控制机制,特别是对那些数据模型,操作模型及其相互联系复杂的管理对象,依靠程序直接进行功能控制和数据调用,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实现会非常困难。当系统功能模块或调用关系变动时,需要直接修改程序。

二、数据库三级模式体系结构的划分?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由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组成。

(1)外模式,亦称子模式或者用户模式(包括应用程序员和最终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

(2)模式,亦称逻辑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模式描述的是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

(3)内模式,亦称存储模式,是数据在数据库系统内部的表示,即对数据的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是对数据的三个抽象级别,它把数据的具体组织留给DBMS管理,使用户能逻辑抽象地处理数据,而不必关心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和存储。为了能够在内部实现这三个抽象层次的联系和转换,数据库系统在这三级模式之间提供了两层映像:外模式/模式映像和模式/内模式映像。正是这两层映像保证了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能够具有较高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

三、在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中内模式有几个?

在数据库中,模式与内模式只可以有一个,而外模式可以有多个。

四、三级数据库过级标准?

你好总分100分60分以上的都算过级

五、数据库三级模式结构是指什么?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和优点如下:

(1)模式:模式也称逻辑模式或概念模式。

优点: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

(2)外模式:外模式也称用户模式。

优点:它是数据库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外模式通常是模式的子集.

(3)内模式:内模式也称存储模式。

优点: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它是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方式。

六、数据库三级模式结构的划分,有利于保持数据库的?

它是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对数据库中数据进行有效组织和管理的方法

其目的有:

① 为了减少数据冗余,实现数据共享;

② 为了提高存取效率,改善性能

七、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是哪些?

数据库领域公认的标准结构是三级模式结构,它包括外模式、概念模式、内模式,有效地组织、管理数据,提高了数据库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

八、深入解析:数据库的三级模式及其作用

在数据库中,三级模式指的是外模式、概念模式和内模式。这三个模式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抽象层次,用于描述数据库的结构和数据的表示方式。它们在数据库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同时也对数据库的设计、管理和应用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外模式

外模式也称为用户模式,它是从用户角度看到的数据库的部分描述,包括了特定用户或应用程序所需的数据视图和数据操作。外模式可以根据不同用户或应用程序的需求而定制,从而实现了数据的个性化呈现和保护用户隐私的目的。通过外模式,用户可以方便地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访问和操作,而不必关心数据存储的物理结构和实现细节。

概念模式

概念模式也被称为全局模式,它是整个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和组织方式的描述,是所有用户共享的数据视图。概念模式定义了数据库中的实体、属性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对数据的完整性约束和安全性规定。通过概念模式,数据库管理员可以统一管理和维护数据库的结构,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同时也为用户提供了统一的数据操纵接口。

内模式

内模式也被称为存储模式,它是数据库中数据存储的物理结构和存取方法的描述,和计算机系统的存储方式和结构密切相关。内模式定义了数据在存储介质上的组织方式、存储记录的格式和存取路径,以及数据的索引方式和存储空间的分配等细节。通过内模式,数据库管理员可以对数据的存储和管理进行优化,提高数据的访问效率和系统的整体性能。

三级模式的作用在于提供了不同层次的抽象,使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使用和维护变得更加灵活和高效。外模式为用户提供了个性化的数据访问接口,概念模式为数据库的全局逻辑结构提供了一致的描述,而内模式则为数据库的物理存储和操作提供了技术细节的支持。通过这种分层的模式,数据库系统的结构和实现得以清晰地划分和管理,各个层次之间的独立性得以保持,从而实现了数据库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总的来说,三级模式在数据库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的合理设计和使用直接影响了数据库系统的性能和功能。因此,在数据库设计和应用中,充分理解和合理利用三级模式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提高数据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也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数据使用体验。

感谢您阅读本文,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对数据库的三级模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您的数据库设计和应用工作有所帮助。

九、数据库为什么要采用三级模式结构?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是指数据库系统是由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三级构成,为了能够在系统内部实现这三个抽象层次的联系和转换,数据库管理系统在这三级模式之间提供了两层映像:外模式/模式映像(保证了数据的逻辑独立性)和模式/内模式映像(保证了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在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中,数据库模式即全局逻辑结构是数据库的中心与关键,它独立于数据库的其他层次。数据库系统通常采用三级模式结构,这是数据库系统内部的系统结构。从数据库最终用户角度看,数据库系统的结构分为单用户结构、主从式结构、分布式结构、客户-服务器、浏览器-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多层结构等,这是数据库系统外部的体系结构。

十、简述数据库三级模式结构的基本原理?

三级视图是用图、表等形式描述的,具有简单、直观的优点。但是,这种形式目前还不能被计算机直接识别。为了在计算机系统中实现数据的三级组织形式,必须用计算机可以识别的语言对其进行描述。DBMS提供了这种数据描述语言(Data Description Language 简记为DDL)。我们称用DDL精确定义数据视图的程序为模式(Scheme)。与三级视图对应的是三级模式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昆明数据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midc.net/news/20816.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